時隔四年《舌尖上的中國3》一經推出,就慰藉著大江南北吃貨們的口腹之欲。美食,對于眾生來說,不但是炫技于灶臺間,火與水的藝術,也是生活于一方水土的人們與自然的交融。
令人高興的是,節目特別推出了蘇式美食,譬如毗鄰蘇州的太湖水域出產的太湖魚中之冠——花鱸。而在做法上,無論玲瓏牡丹鲊和金齏玉膾,都能窺探出蘇式文化積淀與情調。
講究不時不食的蘇州人,精巧有情調,今天深度君就帶著大家,從灶臺上尋覓,這一方水土的淵源與風物,走進蘇幫菜,走進蘇式生活。
松鼠桂魚又名松鼠鱖魚,是江蘇省蘇州市地方傳統名菜。當炸好的鱖魚(或桂魚)上桌時,隨即澆上熱氣騰騰的鹵汁,它便吱吱地“叫”起來,因活像一只松鼠而得名。
作為江蘇蘇州傳統名菜,碧螺蝦仁主要以蝦仁主料,蝦仁色如白玉。而以形似曲螺的洞庭東、西山特產碧螺春茶葉作配料,入口帶有清新的茶香,鮮嫩彈牙,且透著點甘甜。
屬于江南地區漢族特色菜肴的腌篤鮮,源于徽菜,現已是上海本幫菜?;詹?,蘇菜,杭菜中具有代表性的菜色之一。
主要是春筍和鮮、咸五花肉片一起煮的湯。此菜口味咸鮮,湯白汁濃,肉質酥肥,筍清香脆嫩,鮮味濃厚。
醬汁肉的紅,源自紅粬米,從前,南貨店有賣,燒醬汁肉時,把紅粬米包在紗布里?,F在則有紅粬米粉賣了,家里做醬汁肉更方便。蘇州人喜歡紅粬米,醬汁肉、醬鴨,都用紅粬米,天然紅之色。
青團是江南地區一帶的傳統特色小吃,青色,用艾草的汁拌進糯米粉里,再包裹進豆沙餡兒或者蓮蓉,不甜不膩,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。
韭菜:頭刀肥、二刀香。選用螺螄肉加入,味道更鮮美。蘇州人說“明前螺,賽吃鵝”,清明前的螺螄最是肥腴。
蘇州一帶特有的一種野菜,很多蘇州人小時候還去野地了撿過,有點清涼的味道,加了一些豆腐干,完全是小時候的味道。
響油鱔糊是一道江南地區的特色傳統名菜,屬于蘇幫菜。因鱔糊上桌后盤中油還在辟叭作響而得名。
以新鮮鱔魚作為原料,把當天宰殺的鱔魚切成段兒后,放入佐料,爆炒。顏色偏深紅,油潤而不膩,新鮮可口、香味濃郁、開胃健身。
西瓜雞曾在蘇州當地持續風靡四五十年,因只能在夏天吃,且必須當天烹煮當天吃,不能貯存又無法攜帶,因此知道的人還真不那么多。西瓜與母雞共蒸,瓜的清香滲入雞肉,雞肉又能保持原有的鮮嫩,考究點的店家還會在西瓜皮上雕圖刻畫,極富美味與觀賞性。
母油船鴨是江蘇蘇錫地區傳統名菜,屬于蘇菜系。在一百多年前,太湖游船眾多,船家都在船上煮飯燒菜,供游客食用。船家用整只鴨子,在陶罐中煨制,原汁原湯,香味濃郁,肉質酥爛不碎,深受船客歡迎。因當時此菜尚無正式名稱,游客稱它為“船鴨”。
荷葉粉蒸肉是一款享有較高聲譽的名菜。它是用江南的鮮荷葉,將炒熟的米粉和經調味的豬肉裹包起來蒸制而成,其味清香,鮮肥軟糯而不膩,夏天食用很適合胃口。
用端午節前夕的新鵝,加入作料煮熟后置入糟缸內,加入陳了一年的酒糟,嚴實蓋緊,由老師傅用傳統工藝加工制成,糟香味十足,鮮美無比。
俗稱“白湯大面”,湯底用肉骨、鱔骨、螺螄、蝦腦殼、酒釀、冰糖熬制而成,不用醬油,湯汁澄清,加燜肉或爆魚等澆頭而成,僅在夏季供應。
風扇涼面用的面條是加了鴨蛋和重堿水的小寬面,顏色微黃,比一般的小寬面還要薄一點。要放在蒸蘢蒸5-6分鐘,蒸至六分熟,鍋里的水燒開,直接放下去煮一下再撈起來。
讓面涼下來當然是涼面最后一道工序。一些點心店便創造出將滾熱的面條拌上少許食用油,用風扇吹冷的方法。這樣加快了面條的冷卻,并使面條表面微微收干,吃起來口感更好。
“鲃肺湯”原名“斑肺湯”。用斑魚肺制作各種菜肴,斑魚生長在太湖木瀆一帶,以魚肝肥嫩、魚肉細膩著稱?!鞍吒螠辈捎冒唪~之肝,輔以火腿、香菇、筍片等,用雞清湯燒制而成,風味獨特,湯清味鮮。
陽澄湖大閘蟹又名金爪蟹。產于蘇州陽澄湖。蟹身不沾泥,俗稱清水大閘蟹,體大膘肥,青殼白肚,金爪黃毛。肉質膏膩,十肢矯健。
太湖三白是指中國太湖的三種河鮮類特產——白魚、銀魚和白蝦,一白太湖銀魚,長二寸余,體長略圓,形如玉簪,似無骨無腸,細嫩透明,色澤似銀,故稱銀魚。
太湖白魚:亦稱“鰷”“頭尾俱向上”而得名,體狹長側扁,細骨細鱗,銀光閃爍,是食肉性經濟魚類之一。白蝦又名太湖秀麗長臂蝦,俗稱“水晶蝦”(白泥蝦),太湖著名水產。肉質細嫩鮮美,營養價值甚高。
蘇芡:僅在蘇州及蘇州周邊區域栽種,品種有別與其他區域的芡實,果實大而無刺,采摘手法也有講究,大多為手工剝殼,新鮮果肉呈嫩黃色,干燥果實呈米白色,口感軟糯香嫩,因其加工過程暫時還無法用機器完全替代,故價格居高不下。
蘇州東山?白沙枇杷太湖洞庭東山枇杷是中國“十大”枇杷品牌之一,枇杷味甘酸、屬性平中帶些許涼,基本上既不偏寒也不偏熱,任何體質的人都可以吃。雖然叫做枇杷膏,但事實上,中醫里真正入藥的并非枇杷,而是枇杷葉,可以清肺熱、降胃氣,對煩躁、口渴也有助益。
甘甜味美的茭白可以和任何食材發生完美的碰撞:白嫩爽口的茭白加上鮮嫩的肉絲,鮮得雅致;茭白與太湖產的蝦籽同炒,更是別有一番風味。
不過對于蘇州人而言,用濃油赤醬碰撞嫩白甜脆的茭白才是最家鄉的好滋味。而在茭白豐收季,食用剛剛采摘下來的茭白,更是念念不忘的鮮味!
蘇式月餅的一種,中秋節節令食品。顧名思義,餡完全是由一大團鮮肉(豬肉)組成,皮脆而粉,又潛伏著幾分韌,豐腴的肉汁慢慢滲透其間,可謂一絕。
藏書羊肉是江蘇省蘇州傳統風味小吃。其歷史悠久,以其獨特的燒煮技藝,烹調成各式羊肉菜肴。燒煮而成,白燒以湯色乳白,香氣濃郁,肉酥而不爛,口感鮮而不膩。
從前蘇州人家幾乎家家都有一、兩口這樣的暖鍋,暖鍋是用銅皮敲出來的,,也是爐膛,鍋蓋中間有個圓洞,穿過煙囪才能蓋住鍋。燒的是缸炭,燃起熊熊火焰,在寒冷的冬天,尤其是雪花飛舞的冬夜,一家人圍著紅紅的爐火吃暖鍋,是很溫馨、很愜意也很浪漫的一件事。
醬方是江蘇省傳統的特色名菜,屬于蘇菜系??诟邢讨袔?,食而不膩,入口即化,富有蘇幫風味。原材料為五花肉,菜葉。
蜜汁火方是一道傳統名菜。浙江菜、江蘇菜中都有該菜品。制作材料有金華火腿、通心白蓮等,其色澤火紅,鹵汁透明,令人回味。
冬釀酒原來叫冬陽酒,因為冬至過后陽氣上升而得名,農歷認為,冬至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氣,因為這一天過后,陽氣上升,萬物開始慢慢復蘇。每年冬至前夜,蘇州人都會團聚一起,品嘗這一美味。
桂花糖粥、薺菜餛飩、桂花赤豆糊······蘇式美食,還有很多很多。它們或集于街頭巷尾、或煙火人家,但無一不在慰藉著那些被生活掏空的人們。
蘇式美食,是一種蘇式生活,在煎,炒,烹,炸,煮,熬中摸爬滾打多年的蘇州人,與其說熱愛美食,不如說是更熱愛生活。
舌尖上的蘇州
想家的好味道
(注:水印圖片由深度蘇州CITYSUZHOU 原創拍攝制作,其余圖片來源于網絡;部分信息來源于姑蘇晚報等,本文由深度蘇州CITYSUZHOU編輯整理發布,轉載請授權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