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大學經濟學院2022-06-26 06:20:07
龍抬頭
農歷二月初二
龍抬頭(二月二)又被稱為“春耕節”、“農事節”、“春龍節”,是漢族民間傳統節日。龍抬頭是每年,農歷二月初二,俗稱青龍節,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,它是中國城鄉的一個傳統節日。慶?!褒堫^節”,以示敬龍祈雨,讓老天佑保豐收。
關于它
別稱:龍抬頭、青龍節
節日時間:農歷2月初2
微微
你知道它的傳說嗎?
那當然,就讓我來給你介紹一下!
肖奈
農諺“二月二,龍抬頭”,傳說古時候關中地區久旱不雨,玉皇大帝命令東海小龍前去播雨。小龍貪玩,一頭鉆進河里不再出來。有個小伙子,到懸崖上采來了“降龍水”,攪渾河水。小龍從河中露出頭來與小伙子較量,小龍被擊敗,只好播雨。其實,所謂“龍抬頭”指的是經過冬眠,百蟲開始蘇醒。所以俗話說“二月二,龍抬頭,蝎子、蜈蚣都露頭?!?br style="box-sizing: border-box;">
習俗
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,回到家里便點燈、燒香、上供。舊時,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“引田龍”。這一天,家家戶戶還要吃面條、炸油糕、爆玉米花,比作為“挑龍頭”、“吃龍膽”、“金豆開花,龍王升天,興云布雨,五谷豐登”,以示吉慶。
?
?1、金豆開花
春節過后很快就要進入春耕春種季節,要對種子發芽率進行鑒定。那時把上一年留作種子的玉米、大豆弄一點放到鍋里炒。遭蟲蛀或者受潮變質的種子不會炸裂,農民以此來判定種子發芽率,以確定是否可以使用。炒熟的玉米豆子就做零食。同時還有關于龍王為救黎民百姓違抗玉帝旨意的傳說,玉帝要金豆開花才放他,民間于是有了炒玉米爆開花救出龍王的故事。
?2、吃龍食
?這一天在飲食上也有一定的講究,因為人們相信“龍威大發”,所以這一天飲食多以龍為名。吃春餅名稱“吃龍鱗”,吃面條名曰“扶龍須”,吃米飯是“吃龍子”,吃餛飩為“吃龍眼”,吃餃子則叫“吃龍耳”,面條、餛飩一塊煮叫做“龍拿珠”,吃豬頭稱作“食龍頭”,吃蔥餅叫做“撕龍皮”。農歷二月初二還有“龍抬頭,吃豬頭”的習慣。人們紛紛購買豬頭肉,希望新年有個好兆頭。
吃龍子、扶龍須
吃龍耳、食龍頭
?3、芥菜飯
?農歷二月二吃芥菜飯是溫州民間廣為流傳的習俗,并有“吃了芥菜飯不生疥瘡”的說法。同時,芥菜飯也是永定客家正月二十必吃的一餐飯。因為芥菜味苦,用來悶飯代表年已經過完了,大家做好吃苦耐勞的準備,取為新的一年奮斗的用意。
4、剃龍頭
農歷二月二是蟄龍升天的日子,民間認為在這一天剃頭,會使人紅運當頭、福星高照。兒童理發,叫剃“喜頭”,借龍抬頭之吉時,保佑孩童健康成長,長大后出人頭地;大人理發,則寓意辭舊迎新,希望帶來好兆頭、好運氣。
5、圍糧倉
? ? ? 農歷二月初二清晨,北方的家庭主婦從自家鍋灶底下掏一筐燒柴禾余下的草木灰,拿一把小鐵鏟鏟些草木灰,人走手搖,在地上畫出一個個圓來。圍倉的圓圈,大套小,少則三圈,多則五圈,圍單不圍雙。圍好倉后,把家中的糧食虔誠地放在“倉”的中間,還有意撒在“倉”的外圍,象征當年的大豐收。
6、祭社
? ? ?我國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,又稱“社”、“社神”、“土神”、“福德正神”,客家人稱“土地伯公”?!岸露鄙缛罩饕羌漓胪恋睾途凵鐣?,借敬神、娛神而娛人。
7、接姑娘
? ? ? 舊時,正月新娘不回門,媳婦不走娘家。過了正月,二月二又是吉祥如意的日子,所以各家都接女兒回娘家。尤其那些懷有身孕的小媳婦,有將龍氣帶回娘家的說法。此習俗在北方大多數地區很流行,不少地區一直沿續至今。
今天,你剪頭了嗎?
感謝您的關注和陪伴?
本期編輯:任婷瑤
我們的官方QQ:2832418019
官方微博:@河南大學經濟學院團委@河南大學經濟學院???